关键词: 枞阳 枞阳县 一议 工程 月份
您当前位置:皖桐白杨陶氏宗亲联谊会网站 >> 文章频道 >> 本族大事 >> 本族大事 >> 浏览文章

白杨陶氏修祠简史

日期:2018-2-26 11:40:55 来源:本站原创 作者:陶阜匋 浏览次  【字体:

点击浏览下一页
 

 点击浏览下一页
 

点击浏览下一页
 

点击浏览下一页
 

点击浏览下一页
 

点击浏览下一页
 

白杨陶氏修祠的历史,先人在族谱中没有明确的年代记载。现在,我们只有从历修文传中寻找答案,并综合流传的修祠往事,对修祠史予以简介。

我祖福五公和福六公自元朝末年从姑孰(现马鞍山市当涂县)迁居桐城。历经三百余年的繁衍,族人丁口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,修建祠宇便成了当时族人的一桩头等大事。从《陶公柳村(注1)传》可以看出,白杨陶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中后期。祠堂地址在坛基山(现在项铺镇白石村境内)。柳峰龙脉延伸至白荡湖畔的山冈上。先人认为:此处风水很好,遂择坛基,建祠于此。后来,人们称这一段山冈为坛基山(现名为唐家山)。白杨陶氏宗祠再修于清朝道光年间。祠堂移址陶家东边。这个村庄在一世祖福五公墓地附近。先人认为此地风水极佳。遂择坛基建祠。道光戊申(公元1848年),合族公推畈股三绍公(注2)总理建祠。他“自备薪水,监修两载”。“即至除夕犹羁绊未归”。“祠始落成”。可见,畈股三绍公对再修宗祠贡献很大。但祠堂建成不到十年,于咸丰年间毁于战火(注3)。战事平息后重修宗祠。但“未修完备”。直至民国五年(公元1916年)随六修宗谱而重修宗祠,以“规模宏阔”的面貌呈现在族人面前(注4)。此为三修。但我们白杨陶氏宗祠总是“多灾多难”,又因陶二甩事(注5)被毁。祠堂毁后,陶二甩决心重修。他声称:凡拿走祠堂“一砖一瓦”的,必须悉数归还,否则严惩不贷!一年后,由于各股族人的齐心协力,在吉甫公(注6)的积极参与下,于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8年)建成。我们的“七修谱”就是在祠堂里编修、出版,发往各股的。解放后,祠堂改为“村小”(先名为惜阴小学,后改名为东边小学)的校址。直至上世纪60年代被拆,但仍保留祠堂的门楼和“照壁”。

我们的“八修谱”已经出版。现在摆在我们族人面前的头等大事就是重修白杨陶氏宗祠。一个姓氏宗族的宗祠,是这个宗族先祖灵魂聚集安息之地,是其后人缅怀先祖,祭拜祖灵的神圣殿堂。其建筑规模往往反映这个宗族兴旺发达的状况。宗祠对于宗族之重要和神圣表明:崇宗敬祖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。

附注:

1、参见第八册(上)卷78P29:《姑翁陶公柳村传11世》。文中称:“即建祠一事,合族举翁为内总。公帑千余不苟分毫。解囊乐输从无德色。”

《陶柳村(公元1653-公元1724世传》刊于第6册(上)卷47《壁公支下万象公房世传》,柳村公谱号鸿誉,为克峻公四子。字象三,号璞庵。生于顺治癸巳车月十一午时,配王氏,生子二,女一。公卒于雍正甲辰九月初九戌时。终年七十二岁。

2、参见第8册(上)卷80P9《三绍公传15世》。

《三绍公(公元1791-公元1854)世传》刊于第四册卷24P26。谱号祖箕,字成壁,号三绍。生于乾隆辛亥二月廿二寅时,配章氏,生子三,女二。公卒于咸丰甲寅十一月十六巳时。终年64岁。

3、参见第9册(上)卷80P25《监权先生传16世》。文中有“咸丰九年(公元1859年),有贼首诛求未遂,率恶党毁我宗祠。”

4、参见第一册卷一(下)P61《六修宗谱缘起条件》。文中有“祠宇自遭兵燹后,未修完备,今亦随谱重修,规模宏阔。”

5、陶二甩事。参见《枞阳文史资料(第二辑)》(1989年9月版)。陶二甩,畈股人。他当过土匪,后组织自卫团,有士兵150余人。他提出的口号是:“万贯家财我有份,条牛石(音dan)种开门睏,光蛋朋友跟我混。”由于除暴安良,得罪豪绅,他们恶狠狠地以“烧毁陶氏宗祠”相报复。

《陶二甩(公元1893年-公元1930年)世传》刊于第三册卷21P46。谱号自敩。字志学,号恩波,又二甩。河南洛阳军官学校毕业。生于光绪癸巳正月十一亥时,配王氏,继娶杨氏,生子三,女二。公卒于民国己巳十二月十五申时。葬牛路北首向东有碑。

6、参见第8册(上)卷81P19《陶吉甫先生传19世虎》。文中有“民国丙辰(公元1916年),监修族谱。戊辰(公元1928年)修建祠宇。”
《吉甫公(公元1880年-1938年)世传》刊于第6册(上)卷54,谱号永华,为应和公立子。字祥盛,号吉甫。太学生。生于光绪庚九月廿六亥时,配丁氏。立胞兄子祥次子信为子。公卒于民国戊寅十月廿八子时。终年59岁。

陶阜匋 编撰

2018年2月3日

(丁酉年腊月十八日)

上一篇:2017清明祭祖及白杨陶氏解说词 下一篇:没有了
0% (0)
0% (10)

相关文章:

网友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