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 枞阳 枞阳县 一议 工程 月份
您当前位置:皖桐白杨陶氏宗亲联谊会网站 >> 文章频道 >> 本族大事 >> 文化动态 >> 浏览文章

寄语白杨陶氏八修宗谱

日期:2017-2-7 11:23:45 来源:本站原创 作者:陶国强(又名自文) 浏览次  【字体:

欣喜白杨陶氏八修宗谱,令人鼓舞,这是事隔近七十年后族之大事,之幸事,同呼共庆,为牵头人点赞,有功有德。明初白杨陶氏一世祖先人,原籍江西九江,后迁居江苏丹阳,与陶渊明同祖同根也。经过近三十代的繁衍,人丁兴旺,能人辈出,为国尽忠,为族争耀,为世人频频称道,可喜可慰。社会在发展,时代在进步,“八修”标志白杨陶氏又将进入一个历史新阶段。欣逢党的十八大以来好政策,习近平总书记的好领导,又为族人继承创新发展,开辟了一个更新的广阔天地,为此,我有几点想法,谈与族人共勉。

第一、坚持明辨是非,发扬刚直不阿的禀性。陶渊明一辈子为官清白做人,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的刚直不阿的禀性,相传一千五百余年,不断影响后人教育后人,育孕着族人这一优良禀性。在新的时代,要保持禀性,就是要听共产党的话,跟共产党走,坚持真理,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,为早日脱贫,早日实现小康目标,早日实现中国梦,共同不懈努力。

第二,坚持艰苦创业,勇于开辟新的天地。白杨陶氏先人因行船误入白柳,登岸远望,究形之地,好山好水好风光,插草为标,开辟新天地,建设新家园,并以柳杨新镇与繁华的项铺镇相比美,并利用人地缘优势,开辟了南京、扬州、泰州、苏州等商埠、茶馆,“兴货船”兴了项铺镇,繁荣了柳杨镇。

第三、坚持文武结合,重在教育后代。桐城东乡素称习武之乡,以周陶二九而闻名,幼年时年终年初习武传授耳濡目染,“板凳花”、“猴拳”、“虎拳”目不暇接,眼花缭乱,老人说:“年少时习点武,利在闯荡江湖,谋生防身。”习武强身是生存的需要,我们的先人绝大多数更重视教育,“讨饭也要给伢念书”成为“桐城文风赛天下”之根深名言。正因如此,我们族人出现一代代读书名人,支撑世族之大厦。现今不更是如此吗?

第四、坚持儒家之道,弘扬团结互爱精神。中国五千年文明史,进入封建社会以来,儒家学说,孔孟之道,始终与中国社会演变相伴相形,成为人们价值观、人生观、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我们的家族,尊老爱幼,相互帮助,团结友爱的伦理氛围,成为绝大多数人的精神支柱。我的家庭先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。相传我的祖父陶则鹏,老弟兄三人,他是老小,是老刘家的佃户,因为家贫,三人都讨不起老婆,我的祖父36岁时,老大、老二让老小讨了二婚的奶奶。奶奶后来居上,养育了五男三女,为家族繁衍了新的内涵。

第五、坚持承前启后,保持优良传统。陶氏家族世代以来,始终保持中华民族许多优秀思想文化传统,并在不同时期揉合发展,创新发展,但万事不离其宗,都在承前启后,重在对后人思想品德教育,立身之本教育,教育他们好好做人,好学上进,成为有用之人,有益于世族之人,有益于社会之人,不断为国争光,为世族争光。

陶氏家族是个好强好胜,有着光荣传统的家族,我深信白杨陶氏通过“八修”家谱,会进一步凝心聚力,不断开拓,到下一个修编时,会用更出色的佳绩,告慰先人,幸福后人,圆国之梦。

(注:作者为全国知名棉农专家,国务院专家津贴享受者,原望江县人大副主任)


 

上一篇:没有了 下一篇:公祭活动侧记——狮子舞
0% (0)
0% (10)

相关文章:

网友评论:


阅读排行
推荐文章
图片文章
白杨陶氏修祠简史
谱竣庆典暨建祠筹委会成立大会在枞阳召开
陶琼交个人业绩介绍
汪玉华个人业绩介绍(周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