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词: 枞阳 枞阳县 一议 工程 月份
您当前位置:皖桐白杨陶氏宗亲联谊会网站 >> 文章频道 >> 本族大事 >> 本族大事 >> 浏览文章

修谱黄山行

日期:2016-10-16 18:13:18 来源:本站原创 作者:佚名 浏览次  【字体:

10月11日上午八点整与陶匀生老师、陶先志庭长一道,前往黄山的太平县(现改为黄山区)。车子经过横埠,过铜陵大桥,上高速。下了高速再向左转走十几分钟,十点就到了目的地“黄山区乌石镇”。乌石镇有一位族人叫陶能建,从事建筑行业,在当地发展得不错,最早就为“八修”捐款一万元,把他列为族贤,去收集他的族贤材料。另外,黄山还有几户陶姓族人,过去不想上谱,现在又在犹豫,前往联络登记。来到陶能建家,他的家在镇上的下街头,与镇中心幼儿园相邻(过去是小学)。和陶能建见面交流,他是通过个人艰苦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就的。他今年50岁,出生四个月,父亲逃荒携全家来到乌石镇。自己高中没有毕业就学砖匠,为父母挣钱养家。后来通过考试拿到了“项目经理”和“二级建造师”执业证,才有资格率领一班打拼创业,今天已是总设计师邓小平所期盼的“第一批富起来”的人了。和他交流后,我在小镇上转转。镇不大,街长不到一公里,街两边的房子为徽派建筑,高度不过三层,这里不允许建高层建筑,市场消费也不是很旺,和我们枞阳差不多。据陶能建介绍,乌石镇是黄山区最穷的镇,是革命老区,地广人稀,全镇人口不到一万人,政府没有什么收入,他垫资为镇政府盖的近千万元的办公大楼,交付使用已经五年了,政府只给了两百万,其余的都欠着。但这里的老百姓并不穷,都比较富有,老百姓靠旅游和打工,日子过得优哉优哉。镇的四周被植被茂密的群山环绕,这里是盆地,处在太平湖的上游,太平湖筑坝成湖后,把原来的乌石镇小街淹没了,这是新街,迁址到此的。镇的南边是街尾,一道十几米宽的大干沟穿过小街,山上水流汇集进入大干沟,流向太平湖。

吃过中饭,族人陶能喜陪同我们向南驱车,到距乌石镇约两公里的一个小庄子,这里有几户陶姓人家还没有入谱登记。庄子处在太平湖上游的尾梢,坐落在山脚下。下了车,能喜和匀生、先志去打听陶姓人家的住处,我没有跟着去,只欣赏着这穷乡僻壤的美景。环顾四周,南面的高山,大概是太平湖上游峡谷的尽头了;东边群山起伏,向乌石镇方向延伸;西边也是群山起伏,唯有北边开阔,是一往无际的太平湖,当然,这里是太平湖的上游末梢,只能看到如白练一样的湖尾,还看不到那如海洋一样的宽阔湖面。他们回来了,几户陶姓人家“铁将军”把门,都在杨家寨打工。于是,我们又驱车杨家寨。

杨家寨是一处正在打造的休闲度假的旅游风景区,是一位个体老板买断经营的,据陶能喜介绍,老板过去很穷,经过打拼,才有了现在的家当。车子回头,又“S”形地向南,一路景色美不胜收,我打开手机,按下了摄像健,趴在车窗边一路摄像。我坐的是左边,左边是悬崖峭壁,右边是溪流峡谷,我所摄的全部是悬崖峭壁的景色。不到十分钟,来到了杨家寨。根据车子的速度,我估计杨家寨距乌石镇约有五公里。杨家寨也是被群山环抱,山上的植被,如同绿色的地毯,醉人心脾。朝远看,南面的山体就在我们几百米的眼前,高大且陡峭,据介绍,翻过这座山继续向南,不到20公里就是闻名于世的西递宏村。西、北、东三面山峦起伏,远处还袅起缕缕炊烟;朝近看,一条二、三十米宽如同河流的大干沟从南边的山体向北延伸下去,溪水“哗哗”直下,水流清澈见底。几十艘小艇沿岸停放,穿着救生衣的工作人员在一旁忙碌着,他们是专门为游客漂流服务的,向下漂流的最终目的地大概是直达太平湖。周边间隔着类似古寨一样的建筑,矮矮的,一律的木制,并挂着红灯笼;一条体形庞大的水牛安祥地卧在水中,牛背有五、六米长——但那不是真水牛,而是用水泥雕塑的;河滩上停泊着一艘“情义号”战列舰,舰体有百米之长,高出水面四、五米——但那也不是真舰,是一幢水中的建筑。一座几十米长的桥通向舰体。上了桥,到了舰上,舰尾是一栋两层的木制小楼,远看就像舰艇甲板上的炮楼和瞭望台。我们要找的几位陶姓族人正在舰尾的小木楼上施工,匀生老师和先志庭长跟着族人陶能喜找他们摸底登记,我则站在舰体上,登高望远,四周拍照。

离开杨家寨,已是下午三点多。驱车又回乌石镇,我仍坐在车子的左边。来时的左边是悬崖峭壁,回程的左边则是峡谷清流,我又拿出手机,按下摄像键,趴在左窗对着峡谷清流一路摄像,一直摄到乌石镇。

到乌石镇陶能建的家,和他打招呼,但不在家。我们便又驱车向南,前往黄山区政府的所在地甘棠镇,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县城。县城距乌石镇大约40公里,我们走高速,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县城。
进了县城,我们前往步行街的白云宾馆。上次陶匀生老师和陶先志庭长来黄山也是住在此处,说这家宾馆很便宜,一人80元。有些累,我们想在宾馆休息一下,刚刚坐下,“八修”黄山片的负责人陶济明来了。来黄山之前,就与陶济明约好,要与他商量一些“八修”的相关事务。同时,陶先志庭长也想和三口镇的人大主任陶能胜接触一下,作为族贤之一,想收集陶能胜的一些相关材料,陶庭长上次来黄山,与陶能胜主任只通了电话,而未曾谋面,这次陶能胜主任说晚上有时间和江北老家的长辈们见见面。过了一会,陶能建也从乌石镇赶过来。陶济明、陶能建向匀生老师和先志庭长介绍黄山的“八修”进展情况,有顺利的喜悦,也有不顺的烦恼。快六点了,陶能胜来电话,说晚上安排在甘棠的一家徽菜馆,于是我们前往。

餐桌上,边进餐边谈着皖桐白杨陶氏宗谱“八修”的进程。晚餐正在进行中,突然陶济明接到一个电话,是三口镇一位族人打来的,说那里有几位族人想入谱。陶匀生老师急忙离席,由陶济明带路,驱车前往接触登记,我们几位都为匀生老先生的敬业精神所感动,77岁的老人了,还有如此干劲,真的令人敬佩。我们继续进餐。晚餐结束,和族人一一握手道别,我们回到白云宾馆。这两天,我的喉咙疼痛,大概是感冒的前兆,上午出门就很疲劳,经过一天的奔波,更显得疲惫不堪,平时习惯于熬夜的我,今晚一早就上床入睡。

二天七点起床,先志庭长早已吃过早餐了,他习惯于早起。我洗了个澡,便和匀生、小汪司机外出吃早饭,想吃点稀饭,出门左转,又向右转,有一家早点店卖稀饭,每人一碗,然后端来四个包子,三个烧卖,三个茶叶蛋,总共16元,看来旅游区的早点也并不贵。

吃完早餐回到白云宾馆,陶济明来了。上午我们的工作内容,一是当面了解陶济明的相关材料,他也是族贤之一;二是到三口镇,登门接触族人陶自信的几位弟兄,要求他们登记入谱。过去与陶济明接触很少,不了解他,这次和他一交流,觉得他很不简单,人生经历丰富多彩。他今年58岁,20岁支边到海南,后来公费委培到中山大学读了四年书,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,三十刚出头即正科,调回安徽黄山后,任黄山区水产科学研究所所长,保留正科级待遇,后到谭家桥镇任副镇镇长,拟为培养对象,文件下达后,他未上任就辞职到黄山区供电局城北变电站当工人。现为黄山市太平小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经理。作为皖桐白杨“八修”黄山片的负责人,他尽职尽责,不仅出力,而且出资,他虽是工薪阶层,但他表示,修祠堂时不少于捐资一万元。与陶济明交流结束后,我们便前往三口镇。三口镇在县城的南边,大约有十几公里,一条笔直的大道在山冲中向前延伸,一会儿就到达了那里。我们来到陶自信兄弟的家,这是一户普通的人家,两层较旧的小楼,一层两大间,家里摆设也很简单。登记时问到妻子出生的年月日,妻子说不知道,从来没有过过生日。叫她拿出身份证看看,她说没有身份证。问她没有身份证外出怎么办?她说从来就没有外出过,也不需要什么身份证。最后问到她属什么,才推知她今年五十九岁。登记结束后离开她家,我们上车,如果继续向南,就是汤口镇,著名的黄山风景区就在那里,离这里也只有十几公里路,并隐约可见。但我们是来从事“八修”工作的,顺道看看沿途的风景还可以,但要专程去风景区,没有时间,也没有那个精力,我们上午还要寻找一位陶姓族人,他是枞阳钱桥人,现在办了一家工厂并当厂长。小时候随母亲改嫁来到黄山,他曾偶然遇到陶济明,委托陶济明理清他家的根,因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也就去世了。当时只偶然相遇,也没有留下手机号码。我们离开三口镇向北返回县城,几公里后路过仙源古镇。仙源过去是太平县的老县城,这里地势呈盆谷状,中部平坦,四周丘陵环绕。因其三面环水,素有“面揖黄山,足潆碧水的”美誉。区划调整后,县城迁到现在的甘棠镇,两镇相距大约10公里。仙源镇素以菜刀锋快而闻名,传说切肉如切豆腐,我们想买一把带回,但为了上午尽快找到那位厂长,便打消了买菜刀的念头。到了县城,在县城的北郊问到了这位陶姓厂长的下落,他创办了“黄山市永丰机电制造有限公司”,工厂的规模有十几亩,我们在他的办公室见到了他。这位族人身材高大,显得低调而憨厚,名字也叫陶方杰,与我的枞阳党校的同事“陶方杰”主任同名。得知我们是江北陶姓家族修谱的工作人员,他非常激动,非常高兴,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他儿时的曲折经历和有关记忆,他家在钱桥官青的大山村,与庐江相邻,父亲叫陶能和,三岁时父亲即去世,后来随继父到江南,不久母亲也就去世了,所以关于他的身世,一片模糊,他特别想找到祖父的名字,委托我们在家谱中找准相关记载,并一再致谢。中午他把我们带到城北的一家饭店吃个便餐,这是他厂里的职工开的一家饭店。席间他向我们吐露了一个信息:他曾在医院住院,同病室的一位见到自己姓陶,问自己是不是江北“陶”,他说是。那位病友说自己也是江北陶,说他的祖上在江北老家与人打架致人死亡,便逃到江南的泾县的后岸乡隐居下来,现在那里有二百多户陶姓都是他的下人。我们得到这一信息,想下午驱车前往登记。但后来听说陶阜匋先生早期专程去联系过,他们大多不愿入谱,陶阜匋老师只登记了七人,所收的人口费还不够路费。我们想核实一下,便打通了陶阜匋先生的手机,他说确实如此。他们的祖上犯了法,他的下人大概“无颜见江东父老”吧!于是我们取消了下午去后岸乡的念头。

吃过饭,与陶方杰厂长道别,又把陶济明送回家,我们便驱车回江北。在车上,陶先志庭长指着北边的方向说,前面就是泾县的茂林,震惊世界的“皖南事变”就发生在此,离这不远,也只有一、二十公里,要是到后岸乡,便路过那里。

离开黄山区县城,时间是13:43分;到铜陵大桥是14:43分;过了大桥,走江堤回枞阳,到达枞阳的家,是15:43分。虽然疲劳,但来不及休息,赶忙打开电脑,将这次采访的几位族贤材料整理完毕,已是晚上八点。(2016年10月13日夜)
 

上一篇:皖桐白杨陶氏八修谱委员会出谱碰头会 下一篇:“八修”工作碰头会在合肥进行
0% (0)
0% (10)

相关文章:

网友评论:


阅读排行
推荐文章
图片文章
白杨陶氏修祠简史
谱竣庆典暨建祠筹委会成立大会在枞阳召开
陶琼交个人业绩介绍
汪玉华个人业绩介绍(周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