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![]() |
陶国强业绩介绍(虎股) |
作者: 文章来源: 点击数 517 更新时间:2016/11/28 13:39:55 文章录入:zytfj |
|
陶国强,又名陶自文,男,1936年11月24日(农历)生于项铺镇朴树村。高级农艺师,全国知名棉农专家,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,望江县人大副主任。“要当专家”是他从小立下的奋斗目标。1955年毕业于芜湖农校,同年8月分配到安庆专区棉花研究所工作,工作期间深知自己学历不够,便挤出时间自学中国农业大学相关基础课程,还啃读了苏联专家主编的《土壤化学》和美国蒙德尔•摩尔根的《遗传学》;除了专业知识之外,还涉猎《中共党史》、《政治经济学》、《大众哲学》等有关书本知识,以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。通过自学,1962年取得了安徽农学院函授本科学历,并同期在全国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专业论文20多篇,60年代在行业内便已小有名气。除了书本知识,他更重视实践知识,主动到艰苦的地方去“接地气”,田埂地头便是他的“办公室”,先后到望江县杨湾、新农村、莲洲和后山茶岭等落后的地方去蹲点,凡经他蹲过点的地方,落后都变成了先进。望江县是农业大县,是全国“三个基地”(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,全国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,全国优质油生产基地),为了适应这“三个基地”,八十年代中期望江县成立了“农业技术推广中心”,县农业局长挂名主任,陶国强出任常务副主任(副科),他的全部精力又放到“大农业”上,由专攻棉花转而再攻水稻和油菜。在他的努力下,望江粮油又跨上了一个大台阶。棉花是望江县的支柱产业,为了使棉花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,陶国强在望江建立了棉花产业链,创办了纺织厂,从而实现了“棉花、纺织、印染、服装”一条龙。纺织厂拥有职工一万多,这既解决了当地的村民就业,又为县财政提供了大笔的税收。1993年,经过多年的努力,他又培育了两个棉花品种,一是“93——1”杂交1号;二是“望棉”18号(又叫“皖棉”5号)。两个品种凝聚了他14年的科研心血,因为“优质”、“高产”、“抗病”、“抗虫”这每一个环节,每一个过程,都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去攻克。陶国强在棉农方面的巨大贡献,受到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充分肯定与表彰:他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,先后10多次荣获农业部和安徽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,安庆市科技先进工作者,安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,安庆市劳动模范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。他的业绩收录在人事部《中国专家大辞典》第一卷。 |